国际照明委员会(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'Éclairage,简称CIE)在20世纪提出的两个重要色度空间——CIE1931 XYZ色度系统和CIE1976 Lab*(CIELAB)色度空间,分别代表了不同历史阶段色彩科学的最高成就。本文简单对比了两种颜色空间。
1. 色度学的诞生背景
20世纪初,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,人们对色彩定量描述的需求日益迫切。1920年代,Wright和Guild分别进行了大规模的颜色匹配实验,为色度学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基础。1931年,CIE在剑桥举行的第八届会议上,基于这些实验数据,正式采纳了CIE1931 XYZ色度系统,这标志着现代色度学的诞生。
2. XYZ色度空间的基本原理
CIE1931系统建立在三刺激值理论基础上,它假设人类色彩视觉可以通过三个基本变量的线性组合来描述。系统采用虚构的X、Y、Z三原色,其中Y既代表色度又代表亮度,X和Z则仅代表色度。这种设计巧妙地避免了现实中RGB原色可能产生的负值匹配问题,使所有真实颜色都能用正的三刺激值表示。
3. 色度图及其应用
将XYZ值归一化得到的色度坐标x、y:
x = X/(X+Y+Z)
y = Y/(X+Y+Z)
由此绘制的二维色度图(俗称"马蹄图")直观展示了人眼可见的颜色范围。色度图中,光谱轨迹连接380nm到780nm的单色光点,底部直线代表紫红色边界。这一图形化表示使午夜成人在线播放结果可视化,极大方便了色彩交流与比较。
CIE1931系统在工业应用中表现出色,特别是在光源颜色表征、色差初步评估等方面。它建立了午夜成人在线播放的国际标准,使不同地区、不同行业的色彩数据能够相互比较和转换。然而,随着色彩工业的发展,该系统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。
4. CIE1931系统的局限性
感知均匀性问题
CIE1931色度图最显著的缺陷是其感知非均匀性——图上相等的几何距离并不对应于人眼感知的相等色差。例如,在绿色区域需要较大距离才能察觉的色差,在蓝色区域只需很小距离就能察觉。这种非线性特性给色差量化评估带来困难,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对颜色精确定量的需求。
亮度因素的影响
XYZ系统将亮度信息集中于Y刺激值,而x、y色度坐标与亮度无关。然而,实际视觉感知中,亮度变化会显著影响色度感知。这种亮度与色度的分离处理方式不适合人类视觉特性,导致在预测颜色外观时出现偏差。
适应性不足问题
随着颜色科学应用领域的扩展,1931年基于2°视场角建立的"标准观察者"数据在更大视场角情况下表现出明显偏差。虽然CIE于1964年补充了10°视场角的观察者数据,但系统框架的局限性并未根本解决。
1. 均匀色度空间的发展历程
为解决CIE1931系统的感知非均匀性问题,色彩科学家们进行了长期探索。1940年代,Hunter提出了Lab色彩空间的概念;1960年代,Adams、Nickerson等人发展了ANLAB系统;1976年,CIE在整合多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,正式推出了两个改进的色度空间:CIE1976 Luv(CIELUV)和CIE1976 Lab(CIELAB)。其中CIELAB在工业界获得了更广泛的应用。
2. CIELAB空间的基本结构
CIELAB空间采用对立色理论,将颜色分解为三个基本维度:
L*:明度(Lightness),表示颜色的亮度,范围0-100
a*:红绿轴,正值表示红色,负值表示绿色
b*:黄蓝轴,正值表示黄色,负值表示蓝色
其计算公式基于XYZ值的非线性变换:
L* = 116f(Y/Yn) - 16
a* = 500[f(X/Xn) - f(Y/Yn)]
b* = 200[f(Y/Yn) - f(Z/Zn)]
其中f(q) = q^(1/3)(当q>0.008856)或7.787q+16/116(当q≤0.008856),Xn、Yn、Zn为参考白的三刺激值。
3. 色差公式的改进
CIELAB空间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其色差公式ΔE*ab与人眼感知更为一致:
ΔEab = [(ΔL)² + (Δa)² + (Δb)²]^(1/2)
这一欧氏距离计算方式大大简化了色差评估,使不同颜色区域的可接受阈值更具可比性。后续改进版本如CIE94和CIEDE2000进一步提高了色差预测精度。
1. 空间结构的根本差异
CIE1931采用线性的XYZ三刺激值系统,而CIE1976 LAB采用非线性的对立色空间。这种结构差异反映了对颜色处理的不同理念:前者基于物理刺激的线性组合,后者基于感知属性的非线性变换。
2. 均匀性表现的对比
在均匀性方面,CIELAB空间明显优于CIE1931。研究表明,CIELAB空间中ΔE*ab≈1通常对应于刚好可察觉的色差,而在CIE1931色度图上,相同感知色差对应的几何距离在不同区域差异可达20倍以上。
3. 应用场景的分化
CIE1931至今仍是光色测量和显示技术的基础标准,特别适合于光源颜色表征和色度坐标确定。而CIELAB则广泛应用于需要与人眼感知一致的颜色评估场景,如纺织、涂料、塑料等行业的颜色质量控制。
4. 数学特性的比较
从数学角度看,CIE1931是一个三维线性空间加二维投影,而CIELAB是一个经过非线性变换的三维感知空间。前者保持色度相加性(混合色色度可由组分色色度加权平均),后者则保持感知均匀性但失去色度相加性。